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政策的国际经验》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特殊类型地区”一词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被正式提及,概念囊括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等多种问题地区和特殊地区。特殊类型地区普遍具有区位偏远、经济与社会发展滞后、发展条件欠佳等共性特征,长期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区域性组织的关注。随着全球不同尺度下的区域发展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与之互为因果的经济、社会影响日益加剧,区域发展差距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到理论与实证的双重挑战,对区域不协调发展加以政策干预具有理论必要性。在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思想指导下,世界各国衍生出了一批与特殊类型地区含义相近的概念。如加拿大联邦政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指定区域”(designated regions)和“特殊地区”(special areas),《美国2050》(America 2050)中提出的“白色空间”(white space)和“发展欠佳区域”(under performing regions,图1),欧盟提出的“滞后地区”(lagging regions,图2)概念等。
注:下述四个指标有三个以上指标排名在全国后三分之一的郡县即为发展欠佳郡县:①1970—2006年间的人口变化;②1970—2006年间就业变化;③1970—2006年间的工资变化;④2006年平均工资。
图2 欧盟“滞后地区”分布示意图
本文主要介绍了欧盟、加拿大和美国在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政策方面的实践经验。欧盟自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协调平衡发展、缩小欧盟内部的发展差异,形成了以欧盟结构与投资基金为核心抓手的区域规划与政策体系,先后于1988年、1999年和2015年颁布了“凝聚政策”(Cohesion Policy)、《欧盟空间发展展望》和“滞后地区计划”(Lagging Regions Initiative)等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加拿大因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分布特征影响,导致区域发展差异巨大,政府长期关注偏远地区、原住民地区和衰退地区的发展。而美国受到联邦制行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针对特殊类型地区的扶持政策和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相对其他国家更为波折。国际经验表明,对特殊类型地区进行针对性政策扶持的前提是要对这类地区进行精准识别,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以经济指标为主、以其他指标为辅的特殊类型地区识别原则。而发展政策则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重视教育培训与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性转变,加强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控等方面,同时以投资作为最常见的政策工具。
经过长期实践,针对特殊类型地区的政策的效果仍饱受争议,大量的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在2005—2015年间,欧盟“转型地区”(大多为老工业地区和资源型地区),只有三分之一在欧盟及本国政府的扶持与自我努力下转为“发达地区”,其余三分之二的地区衰退成为“欠发达地区”,现有的区域治理体系和投资政策工具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对于我国而言,参考国际经验确定特殊类型地区划分原则,将有利于提高区域政策的实施效率,但亟需探索更有效的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政策与政策工具。作者:马诗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张文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李绪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沙龙实录 | 为收缩而规划:范式转换和关键议题『汇智沙龙No.4』
城市收缩的国际研究与中国本土化探索
收缩城市的现象、概念与研究溯源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